白血病俗稱血癌,即血液癌癥,近幾年來患病人數急速上漲,發病率逐年升高,是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惡性腫瘤,部分成年人也會罹患白血病。韓劇的編劇們更是偏愛編排劇中角色患有白血病營造悲劇氛圍,如《藍色生死戀》、《泡沫愛情》、《玻璃鞋》、《天涯海角》、《我愿意》……
白血病分類較為復雜,可分為一般類型和特殊類型兩大類。一般類型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兩類,每類又包括若干小類。特殊類型白血病包括低增生性白血病、淋巴瘤細胞白血病、漿細胞白血病、多毛細胞白血病、嗜酸粒細胞白血病、嗜堿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組織細胞白血病等多種類型。急性白血病若不經有效治療,平均生存期僅有3個月左右,個別甚至僅有數天。
白血病的致病原因包括很多種,病毒因素、化學因素、物理輻射、遺傳因素等。病毒因素,如禽白血病病毒、鼠白血病病毒、貓白血病病毒等RNA病毒;化學因素,如亞硝胺、氯霉素、保泰松及其衍生物、苯、環磷酰胺(抗癌藥)、氮芥、甲基芐肼、煤氣、汽油以及含有苯胺的染發劑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各種電離輻射;遺傳因素,如染色體畸變等。
那么得了白血病一定會死亡嗎?早在195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愛德華唐納爾托馬斯(Edward Donnall Thomas),在世界上首創利用人類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迄今60多年過去了,骨髓移植仍是難治或復發性白血病、非移植難以長期存活的初治急性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
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成分
——造血干細胞以及間充質干細胞
隨著醫學發展,研究人員發現,在骨髓移植中,起主要治療作用的是骨髓里含有的造血干細胞、造血祖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造血干細胞、造血祖細胞可以分裂、增殖、分化為各種血細胞,重建患者的血液系統和免疫功能。間充質干細胞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對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復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減少患者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提高移植成功率。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這樣做的優點是:①減少了外源骨髓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的可能,提高了移植成功率,這是因為骨髓成分復雜,外源骨髓中許多成分移植后都可引發免疫排斥反應;②造血干細胞移植不需要像骨髓移植那樣配型,簡化了臨床操作程序,因為造血干細胞是一類原始細胞,免疫原性弱;③骨髓來源極為有限,造血干細胞來源就豐富多了,提供了更多臨床選擇。
造血干細胞是CD34+細胞,是高度未分化的細胞,能增殖分化為各種血細胞前體細胞,最終生成各種血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造血干細胞在人體內數量相對稀少,可用于70多種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
無論是骨髓移植、還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均有自體移植和同種異體(異基因)移植之分。自體移植不會產生免疫排斥現象,不需要配型,異體移植需要配型。骨髓移植配型相對嚴格,只有配型成功,才能開展移植。
胎盤造血干細胞
用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造血系統惡性疾病和血液遺傳病的患者時,造血干細胞的數量始終是治療最大的挑戰之一。
2009年,Serikov等發現人足月胎盤是一個造血器官,他們從人胎盤分離造血干細胞,對細胞進行凍存保存。Exp Biol Med雜志總編Goodman博士認為Serikov等的研究結果對于血液學的應用有很大的重要性,這一新發現證明胎盤可以提供自體干細胞足夠的數量重建成年人的造血系統,必將會深刻改變整個造血干移植治療領域。
胎盤提供了造血干細胞的另一種來源,可以為患者移植提供足夠的造血干細胞。胎盤中的造血干細胞數量豐富、活力強,又是廢物利用,不用也是作為醫療垃圾丟棄。成人的外周血或骨髓也可提取造血干細胞,但是會有一定痛苦,而且從成人中提取的造血干細胞活力相對弱。
胎盤、臍帶源間充質干細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最主要的并發癥,是一種多系統損害(皮膚、食管、胃腸,肝臟等)全身性疾病,是造成移植失敗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間充質干細胞( MSCs)為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大幅度提升了骨髓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幾年前,為了預防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韓忠朝院士團隊與解放軍307醫院團隊合作,將間充質干細胞與造血干細胞共移植,使移植成功率較高提升,并因此獲得科技進步獎項。。
與骨髓干細胞相比,胎盤和臍帶源干細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強、免疫原性低、基因穩定性好、無倫理障礙、數量豐富等優勢。更適合用于規;苽,可作為通用性干細胞藥物應用于臨床治療。
因此,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家長們請珍惜這一生僅有的一次機會,將胎盤造血干細胞,胎盤、臍帶源間充質干細胞存儲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守護身體健康。